浪漫曲

浪漫曲

意大利歌曲源之于三个传统的创作与演唱地的汇流,这三个场所即“广场” (民间歌曲) 、“剧院”(音乐表演之地,属上层社会)和“沙龙” (家庭式业余演唱会)。在十九世纪中期,主要是剧院(公共场所)和沙龙(私人场所)推动歌曲创作,其曲体和文学性上的特征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歌剧“高雅”模式的影响,因此需要以美声唱法的标准去解读之。 二十世纪初,随着录音技术的迅速普及,歌剧咏叹调通过唱片及唱机获得了第二次生命:咏叹调走出原有的形式,由国际巨星,如之前已为剧院观众所熟知的卡鲁索、 帕蒂 、塔马尼奥、特特拉齐尼和庞塞尔等推出,构成唱片曲目中最受欢迎的部分。这样人们便可在家反复聆听威尔第、普契尼、董尼采蒂、贝利尼的名曲及其他让意大利旋律享誉世界的音乐家的作品。类似情况也包括浪漫曲,其属于艺术歌曲类,更偏重于抒发情感,在音乐技巧上,业余歌手和音乐爱好者都可驾驭。这类歌曲最初是为在贵族私宅中演唱而创作,后也在中高产阶层中演唱。沙龙浪漫曲在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这一时期在欧洲广为流传,其当归功于一些歌剧作曲家(普契尼、梅尔卡丹特、莱翁卡瓦洛)的创作,尤其是作曲家弗朗切斯科·保罗·托斯蒂(其合作者为邓南遮)、路易吉·哥尔迪加尼、斯塔尼斯劳·加斯塔尔冬和齐罗·平苏悌的贡献。这些曲作家专门创作这类曲风的歌曲, 在“阳春白雪”和满足向广大听众倾诉的需求之间拉起一条重要的纽带。

PLAYLISTS

项目 1 到 8 共 1380个

每页

页面:
  1. 1
  2. 2
  3. 3
  4. 4
  5. 5

项目 1 到 8 共 1380个

每页

页面:
  1. 1
  2. 2
  3. 3
  4. 4
  5. 5